3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适合种蚕桑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
(1)材料一对商鞅变法持何种态度?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开始实行的一种什么土地制度?其影响是什么?
(3)说明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两次重大改革或变法的共同点。
答案:(1)否定态度。依据:“王制遂灭,僭差亡度”;贫富差距加大;弱肉强食。
(2)均田制。影响: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3)都获得了成功;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都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
2.“缓和矛盾,力求公平”是古今中外统治者施政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古典时期的雅典城邦正是以立法和制度来调适贫富差距,防止极贫极富,从而有效保障了公民集体的稳定与发展,实现政治民主,文化繁荣,形成古典盛世的历史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