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模块 第十三单元 第31讲
[命题视角透析]
1.从近年来的高考试题来看,主要侧重于对新旧三民主义内容的比较、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及革命精神等知识的考查,复习中应注意对三民主义内容的掌握、对新旧三民主义进行对比分析并作出客观评价。
2.从关注民生这一热点问题切入,考查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高考,很容易以“民生”思想为切入点,考查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相关内容,以体现基础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命题思路。
[真题实战演练]
1.(2011·重庆卷)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解析: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指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A项强调了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符合孙中山的民权主义。B、D两项体现了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内容;C项反映了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内容。因此选择A项。
答案:A
2.(2012·海南卷)1918年1月,孙中山说:“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山( )
A.已经确立三大政策
B.决定走俄国人的路
C.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存在关联
D.确定了日后国民革命的战略
解析:本题考查三民主义的发展及信息获取与解读的能力。题干中反映孙中山非常关注俄国十月革命,由“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可判定C项的正确性;A项时间与题干不一致,是在20世纪20年代;B项说法错误,俄国人的路是社会主义,而孙中山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D项说法错,1918年国共并没有实现第一次合作。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