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编辑
2015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课时作业:第39讲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一轮复习
  • 教材版本人民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4589 K
    上传用户bingxue
  • 更新时间2014/10/9 14:33:06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7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课时作业39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1.(2014·山西太原模拟)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的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B.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更加尖锐
C.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
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
解析:据教材所学,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对于欧洲来说,是疾风暴雨的革命与波澜起伏的改革的年代。革命或改革相继成功后的欧洲各国并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美好景象。资本家对工人的奴役,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统治,以及私欲横流的社会现象,使人们普遍感到失望。这种对现实的不满反映到文学艺术领域,就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兴起,众多杰出的文学艺术家应运而生。浪漫主义作家表现出“文学上的自由主义”,他们渴望冲破阻碍个性解放的思想藩篱,在揭露丑恶现实的同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体现了理想主义的追寻。材料反映的现象符合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文学艺术领域的特点和现状。本题选C项。
答案:C
2.(2013·河南郑州三模)恩格斯曾对一位文学家评价道:“他的伟大作品是对上流社会无可阻挡的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他对注定要灭亡的那个阶级寄予了全部的同情。但是,尽管如此,当他让他所深切同情的那些贵族男女行动的时候,恰恰是这个时候,他的嘲笑空前尖刻,他的讽刺空前辛辣。”下列美术作品中与该文学家风格一致的应该是(  )
解析:材料信息“对上流社会无可阻挡的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对注定要灭亡的那个阶级寄予了全部的同情”体现了现实主义风格。这是恩格斯对巴尔扎克的作品的评价。《马拉之死》《自由引导人民》属于浪漫主义美术作品,《格尔尼卡》是现代主义美术作品,《拾穗者》是现实主义美术作品,故选B项。
答案:B
相关资源高级搜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