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概览
|
农业
|
手工业
|
商业
|
经济政策
|
内容
|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经济基础
|
古代中国纺织业、陶瓷业和冶铸业生产长期领先世界,产品享誉海内外。在自然经济时代,官营、家庭和私营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占有特殊地位
|
古代中国商业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城市、“市”和商人等商业元素不断发展。古代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存在
|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历代封建王朝推行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前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后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明清时期“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抑制和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错失了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机遇
|
主旨
|
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概况和基本特点及我国古代主要的经济政策
|
第14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考纲要求]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土地制度;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手工业生产方式;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考点一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一、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水利事业的发展
二、古代中国主要的土地制度
1.主要土地制度
2.土地兼并及影响
[新史观解读] 小农经济
史观
|
结论
|
文明史观
|
农业文明是在基础稳定的、自给自足式的小农经济下取得的
|
唯物史观
|
小农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经济结构
|
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确立的影响
政治: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必修1)
思想:“百家争鸣”中各家思想的产生,如墨家。(必修3)
一、耕作方式演变
史料一 管子曰:“今铁官之数(办法)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辇者(制造车马的手工业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 ——《管子·海王》
史料二 战国时期出土的铁制的起土工具主要是锄、镢、锸。而犁(包括犁冠,即所谓V型器)的出土却寥寥无几。 ——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解读 以上文献及考古史料从两个方面表明,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已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并逐步推广。
史料三 农田灌溉工具:翻车、高转筒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