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 第29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随堂巩固人民版必修3
1.(2013·广东·14)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 仁 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归结概括能力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题干中外在手段明理体现的是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不识字也做人,确立仁义根本,体现的是陆王心学内心反省,致良知。孔 子主张仁、礼,董仲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故A、B、C各项与题意不符,因此正确答案选D项。
2.(2013·新课标Ⅰ卷·25)自汉至唐,儒 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理学。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宋代儒学吸取佛道思想,形成哲学化、思辨化的理学,强调“存天理、灭 人欲”。要求遵循传统的伦理道德秩序,体现孔孟的主流思想。而且在此后理学成了官方哲学,占据统治地位。因此正确答案选C项。A项发生在春秋战国 时期;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D项思想不占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