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福建文综•T15)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命题立意】本题通过对明代福建物产及其流通情况的描述,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所选历史材料没 有晦涩难懂的文字,字数适当,且多种物产涉及本省各地,体现了试题考查的亲切感和公平性。
【规范解答】选B。通过阅读材 料,可以发现明代福建各地的物产丰富,频繁输往各地,甚至行销海外。题干材料凸显明代福建的物产及其去向,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活跃状态,与B表述吻合,其他选项所表述的交通状况、商贸地位和生产方式变更均与题意不符。
【类题拓展】福建高考对地方史的考查
福建高考从自主命题以来就有考查本省地方史的先例,如2009年福建高考文综试卷的第14题 、第19题和第38题,2010年福建高考文综试卷的第15题、第16题和第24题。从试题数量来看,两年高考持平;从涉及题型和所占分值来看,2010年高考有所下调;从试题设计来看,2010年高考试题对地方史的考查更为自然和贴近考纲。
2.(2010•上海单科•T6)一个唐朝商人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的陆路通道行走。途中可以与他进行商品贸易的国家和地区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