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卷 >> 语文试卷
高中语文编辑
201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模拟练习语文卷(一)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卷
    资源子类高考模拟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语文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3083 K
    上传用户青峰弦月
  • 更新时间2014/4/1 23:42:44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23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3
4
资源简介
201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模拟练习(一)
   
第Ⅰ卷 阅读题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从先秦时期起,个人就被群体压得喘不过气来。孔子把“仁”看作是至高无上的准则,而他给“仁”所下的定义,一则说“克己复礼”,再则说“爱人”。这不但意味着“复礼”与“爱人”是一致的,而且也意味着对个人要“克”,对群体要“爱”。其实这种观点并非孔子首倡,孔子的主张,至少在周文化中早就是根深蒂固的观念。众所周知,在周武王灭纣以后,殷文化就日渐衰落,周文化的影响则越来越深入和广泛。

    也正因此,最迟从周代起,贬抑个人就成为我国文化,特别是中原地区文化的主流,战国时期的儒家和墨家都是贬抑个人的。其间虽然也出现过主张“为我”的杨朱,并且其学派一度颇有些影响,孟子甚至以之与墨家相提并论,但也只是昙花一现;在《汉书·艺文志》中,杨朱及其弟子的著作一种都没有,可见他们的学说很快便烟消云散,以至在汉代就已绝传。这本是很正常的事:在一个以贬抑个人作为文化主流的社会里,杨朱的“为我”之学是无法站定脚跟的。此外,以《楚辞》为代表的楚文化也较重视个人,但一则楚人在当时颇为中原地区所歧视,连其君熊渠自己也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直到楚汉之交,楚人还被讥为“沐猴而冠”。再则即使是《楚辞》中的最好作品——屈原的作品,虽具有一种坚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