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一方面劳动人民饥寒交迫,另一方面资本家却大量销毁商品。这一矛盾现象 ( )。
①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②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③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家人为造成的 ④反映出经济危机是由生产和销售的矛盾引起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可采用排除法,结合所学可知,“经济危机是资本家人为造成的”说法是错误的,故可排除含③的选项。
答案 B
2.经济危机爆发后,人们把总统胡佛作为嘲讽的对象,称他为“饥饿总统”,把贫民窟、旧报纸、乞讨袋、破汽车分别称作“胡佛村”、“胡佛被”、“胡佛袋”、“胡佛车”等,这主要是因为他实行 ( )。
A.自愿合作政策 B.自由放任政策
C.国家干预政策 D.社会福利政策
解析 胡佛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加剧了危机的破坏性,增加了人民的苦难,因此人们这样嘲讽他。
答案 B
3.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 )。
A.一致提高关税,共渡难关
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解析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困境,采取了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