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钱穆:“拿历史大趋势来看,可说中国人一向意见,皇室和政府是应该分开的,而且也确实在依照此原则而演进。皇帝是国家的唯一领袖,而实际政权则不在皇室而在政府。代表政府的是宰相。皇帝是国家的元首,象征此国家之统一:宰相是政府的领袖,负政治上一切实际的责任。”下列符合钱穆观点的是
    A.中国传统政治是皇帝专制          B.中国传统政治是宰相专制
    C.中国传统政治不是专制制度        D.中国传统政治不是皇帝专制
2.郑人游于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这里的“乡校”
    A.是百姓参政议政的地方            B.类似于雅典的公民大会
    C.可以起到监督统治者的作用        D.只有贵族能够参加
3.有人评价一项制度:“同才之人先用者,非势家之子,则必为有势者之所念也。”“唯能知其阀阅,非复辩其贤愚”。下列史料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于以贵不以长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C.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4.明清时期,文忌之多,文网之密,文祸之惨,株连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致使众多文士学人不敢轻谈时事与政治,埋首经籍,“为考证而考证,为经学而治经学”。有位老臣梁诗正积数年之经验曰:“不以字迹与人交往,无用稿纸亦必焚稿。”这句话体现了一位老臣的战栗之情。这主要是因为
    A.社会黑暗没落                    B.人际关系紧张    
    C.君主专制之毒                    D.儒学独尊的地位
5.“当明朝经过创造的阶段而固定下来时,朝廷的主动部分实为百官臣僚之集团而不是君主……虽说在理论上讲,这种权力(皇权)并无限制,最后的办法仍是以人本主义调和这天授皇权,或者说是强迫的执行开明专制.”作者认为明朝
    A.官僚体系为决策的中心            B.皇权为决策的中心
    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D.以人文主义为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