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晋顷公十二年,公元前514年)晋之宗家祁俱孙,叔向子,相恶于君。六卿欲弱公室,乃遂以法尽灭其族,而分其邑为十县,各令其子为大夫。晋益弱,六卿皆大。”“(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秦因留楚王,要以割巫、黔中之郡。”以上材料表明
A.秦统一中国以前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 B.秦之前郡县制已经在全国普遍实行
C.政治和血缘纽带日益加强 D.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斗争激烈
25.苏轼曾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宋代地主主要依靠土地剥削来积累财富 B.宋代地主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C.宋代佃户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 D.宋代农村开始出现以租佃关系经营土地
26.行商是清朝实行广州一口通商的产物。在十三行行商制度下,外商投行后,报关纳税以及出售购办等一切贸易事务均由行商代理,日常生活也受行商约束,如不得擅自出入商馆(商业会馆)、雇佣华人不得超规定之数。从这一叙述中可以确认
A.十三行是拥有垄断外贸特权的外商组织 B.行商是清朝重要的商人资本集团
C.十三行是清朝保障关税防范外商的工具 D.行商兼有商务和外交的双重职责
27.1904年,时任头等顾问的张謇上书商部,提出划定捕鱼区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主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同”,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后来清政府绘制了《江海渔界全图》。这一史实
A.收回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 B.遏制了列强对渔业资源的掠夺
C.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 D.有利于发展实业与维护海权
28. 费正清认为:在1911年以前约十年间的中国精神生活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外国的影响。中国人对外国生活怀着好奇心理并且倾向于采用外国思想,这种情绪自从1860年前后已在慢慢地增长,到19世纪90年代以后又加速发展了,而在1905年以后达到了发狂的程度。“19世纪90年代以后”思想“加速”、“发狂”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工业的发展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洋务运动的破产 D.各种救国思想盛行
29.1959年2月,美国《时代》周刊文章写道:“尽管中国政府号称粮食增产了102%,但是城市粮食配给的定量却被削减了,在北方最普通不过的卷心菜居然成了配给物资。”下列对此报道理解正确的是
A.《时代》周刊在故意丑化中国 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良好成效
C.较客观地报道了中国的经济状况 D.中国正在压缩消费以进行工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