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学案 >> 语文学案
高中语文编辑
语文:苏教版必修1 第三专题 前 方 讲解与例题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学案
    资源子类同步学案
  • 教材版本苏教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语文
  • 适用年级高一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351 K
    上传用户地理sikao
  • 更新时间2014/1/24 10:36:36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11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前 方
问题导学
1.人们的心灵需要有慰藉的地方,人有了痛苦总会想到要回 家;可是人却又在一次次对家的惦念中走向前方。怎样理解人们惦念家乡与走向前方的矛盾?
2.文章中出现的“路”“家”“旅途”“前方”等概念该如何理解?
3.古往今来思念家乡的作品太多了,而曹文轩在文中却强调“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离家与归家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自主探究
文章最后写道:“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试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文法导析
1.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像结合起来。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能增加文章的思想容量,深化主题。本文虚实 结合,以现实中的家、路为出发点,扣住心灵远游、寻找精神家园来写,表明人在寻找精神家园时的漂泊感和对理想的追求。
2.反弹琵琶的手法。
“反弹琵琶”即反其意而用之,是求异思维的一种形式,是经过了多个方向的“求异”之后,最终确定了朝原来的“信息”相反(或相对)的方向发展的一种表现,即一种逆向 求异思维。运用逆向求异思维的方法,可以找到新的立意,发人深省。本文作者从摄影作品入手,如果仅是描摹画面,就缺少了味道,如果仅是想像人们内心正渴盼回家,也不足为奇。作者的巧思正在于运用了逆反思维:他们正在路上,他们曾有离家之举。接着非常自然地点出了文章的中心: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曹文轩先生无论是治学还是创作,都很讲究独辟蹊径。本文反 弹琵琶的写法即是一个体现。
3.语言深邃,富有哲理,耐人寻味。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精品专题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