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南昌二中模拟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慈禧太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希望能够将清王朝从濒临灭亡的局面中挽救起来。而废除科举制度只是其中最激进的一项。有些措施,如禁止鸦片等措施,收效较大;但从总体上来讲,清朝的局面已经完全是每况愈下,难以救治了。
——摘自《中国文明史》
材料二 清朝的新政,服务于上流阶层设施,反映了他们的利益。但是,新政带来的苛捐杂税和通货膨胀,首先影响了绝大多数人民。新政的后遗症是:普遍的不满,报纸的抱怨和最后的暴力抵制。
——摘自《改良与革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清末改革的主要目的和特点。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评价清末改革的影响。
答案 (1)主要目的:挽救清朝濒临灭亡的统治。
特点:清政府自上而下的推进;最大限度地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2)客观上推动了整个的现代化进程(政治、经济、教育、社会风俗等方面均可。如:废除科举、禁止鸦片等);政策失当,引起普遍不满,清政府统治权威进一步丧失;苛捐杂税和通货膨胀的加剧,引起人民反抗,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
2.(2013·南昌二中模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初经济发展,与赋税政策的调整密切相关。顺治和康熙时,编订《赋役全书》,改进纳税制度。康熙五十年,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固定丁税,稳定了全国的丁税负担。雍正元年,制定摊丁入亩政策,将丁税平均分摊于地亩之内,变成了单一的土地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