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我国部分地区1951~1988年旱灾频次等值线图(单位:次),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M地的旱灾频次可能为( )
A.25次 B.30次 C.35次 D.40次
2.图中①地的旱灾多发生在7~8月,其主要原因是( )
A.河流径流量小 B.受高气压控制 C.地下水位下降 D.工业用水增大
3.图中4条曲线分别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湖泊的浮游植物生物量与光照、营养物质含量、气温的年变化。若营养物质供应充足,则该湖泊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大约会持续( )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12个月
4.依据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分析大气中(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5.由于印度洋板块向北漂移与挤压,在第四纪青藏高原隆起,从而改变了区域大气环流格局。青藏高原隆起后,下列区域的气候变化正确的是( )
A.柴达木盆地变冷、变湿 B.四川盆地变变冷、变湿
C.塔里木盆地变暖、变干 D.华北平原夏季降水量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