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卷 >> 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编辑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卷
    资源子类名校月考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476 K
    上传用户bingxue
  • 更新时间2013/9/30 8:34:45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4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I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周公带兵东征,平定叛乱,之后,周公“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其中的“封建”指的是  
A.进行封建改革       B.分封诸侯国       C.实行宗法制      D.推行郡县制
2、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3、“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的话,下列哪一项的叙述是正确的?     
A、近臣,攘夺相权,朝廷始分中外朝,丞相属外朝       
B、尚书被中书取代
C、以三公决策,辅政武帝                  
D.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制衡以分削相权
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5、在我国辽阔天地上分布着众多历史文化名城。某城市襟江带河,依山傍水,索有“东南门户、南北咽喉”之称,曾是“六朝胜地、十代都会”,该城市是
A.开封          B. 杭州            C. 洛阳        D. 南京
6、《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做相权加强皇权
7、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