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导学案第一课时
【大成目标】(目标解读及课堂组织2分钟)
1、通过比较分析、自主学习的方式,理解生产与分配的关系、按劳分配的含义及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种类。
2、通过小组讨论、个人展示方式,认清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意义(重点)
3、结合现实相关经济现象,探究多种分配方式的种类(难点)。
4、落实基础案、升华案和巩固案,掌握“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理,形成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使用说明】
1、依据大成目标认真自学,精度课本58—60页并完成基础案,疑点用红笔做好标记。
2、规范书写,按质按量完成导学案。
3、建议2课时。
基础案(课前10分钟)
先精读课本,理解课本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再仔细、认真作答。
|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自主学习,标出疑点。)
1.现阶段,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按劳分配
(1)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 的基本原则。
(2)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我国现阶段为什么必须实行按劳分配?
(1)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 和特点,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3)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
(4)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 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