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历史作业(必修1)1
一、选择题(50分)
1、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简化分工,提高效率 B.削弱封国,集权中央
C.集思广益,减少失误 D.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2、隋唐时期社会全面繁荣,史学家们在总结其原因时,曾归结为“得益于政治制度的创新、成熟与完善”。其中如下图所示的这一制度“成熟与完善”体现在( )
A.既削弱了相权,巩固了皇权,又提高了行政效率
B.官员责任明确,分工细密
C.机构运作程序合理
D.负责皇家与国家的官署和管理相互脱离而自成系统
3、史载,有一个叫韩南老的人,考中了进士,很快便有人来向他提亲,他作了一首绝句表明自己的态度:“读尽文书一百担,老来方得一青衫。媒人却问余年纪,四十年前三十三。”材料最能说明( )
A.该人表明了自己拒绝的态度 B.科举制度造成的人生悲剧
C.古代“官本位”的思想倾向 D.该人知识渊博,但家境贫寒
4、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 )
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 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
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
5、当代学者顾准说:“城邦制度和直接民主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雅典城邦为直接民主提供的主要条件是( )
A.城邦人口相对集中,互相比较熟悉 B.城邦公民不从事劳动,闲暇时间多
C.城邦人口较少,而且公民数量更少 D.城邦政务简单,人人都有能力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