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考点五 穷形尽相,察情悟理
——赏析散文的形象及内涵
(2012·浙江)《母亲的中药铺》(原文见本专题常见考点四“5年高考”部分)
1. 第四段中作者写由药名引发的联想,有何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点明药名与传统文化的联系。(2)表现“我”对中药的好奇心与亲近感。(3)丰富文章的内容。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内涵的赏析。本段文字不仅罗列了中药的名称,而且把它们和历史、人物联系起来,使文章更富文化气息,同时,也可以看出“我”对中药的探索、理解。由“朱砂”联想到颜料,再联想到《万山红遍》诗意图,由“雄黄”联想到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这些在别人眼中的普通之物,在“我”的眼中是“曼妙”的,令“我”兴奋,表现出了“我”对中药的好奇心和亲切感,而“我”对中药不同于普通人的特殊情感,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2. 文中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写“甘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的姓氏关联着甘草,与甘草有渊源。(2)“我”嚼着甘草长大,对甘草有特殊的感情。(3)甘草具有“甜味”,是处于那个年代的“我”充实、幸福的写照。(4)甘草使“我”悟出了人生的真谛。
解析 本题考查抓关键词语,分析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甘草是作者花费笔墨最多的中药,这样写的原因可以在对甘草的描写内容的基础上概括出来。另外,还要注意本部分内容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文中第五段描写甘草,要抓住“最喜欢”“甘甜之草”“宝贝”“我自己就姓‘甘’”“同根而生之族”“任何甜味都是奢侈品”“嚼着甘草成长”这些饱含作者感情的词句分析。
(2012·上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