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农,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
A.社会分工 B.经济制度 C.生产力水平 D.劳动力状况
2.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
A.不事生产 B.不尊儒术 C.不敬宗族 D.不纳租税
3.史载,西汉政府曾令商人自报资产并按高于手工业者五倍的税率纳税。对违反规定者,没收其全部财产,对举报者,奖给所没收财产的一半。此举的作用包括:( )
①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②强化了“工官”制度 ③打击了商人势力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4.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5.有一族谱记载:明清时期外出经商者日众,不少人依旧“壮则服贾,老则归田”。这说明:( )
A.社会风气日益恶化 B.经世致用思想受重视
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D.重本抑末观念占主导
6.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看到一座城市中同时存在洋务运动、外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类企业。这座城市应该是:( )
A.苏州 B.重庆 C.上海 D.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