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传习录》 记载:“先生(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日: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颇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这一观点的错误是
A.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等同起来 B.肯定不同的人对花的感觉是有差异的
C.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具有同一性 D.主张人对花的感觉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哲学上把未经人类改造的自然称为“第一自然”,把经过人类改造的自然称“第二自然”。关于二者的正确的哲学判断是
A .第一自然是物质的,第二自然部分是物质,部分是意识
B .第一自然是脱离人的物质世界,第二自然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C .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第二自然是人类实践创造的物质新形态
D .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都是由原子、分子在三维空间排列而成
3.杜牧《赠别》诗句“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晏几道在《蝶恋花》中化用为:“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面对“垂泪”的蜡烛,两人的感受却不同,这是因为
①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有正误之分
②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会产生不同的意识
③意识是变化无常的,没有规律可循
④物质决定意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