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小题48分。在每小题所出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汉高祖时任丞相的萧何曾告诫其子孙说:“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围墙)。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萧何之言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
A.相权受到限制 B.吏治比较清明
C.土地兼并比较普遍 D.尊儒尚法观念形成
【答案】C
25.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又说:“一则治,异则乱。”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 )
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B.融合诸子百家思想
C.礼乐与法制并举 D.强调思想文化专制
【答案】C
26.王安石提出“贤者,鞠以立性者也;圣人,尽性以至诚者也;神生于性,性生于诚,诚生于心,心生于气,气生于形。”,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
A.“心外无物” B.“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C.“天地为万物之本”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答案】A
27.明朝时,“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地主与佃农之间,“交租之外,两不相问”。此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
A.地主与佃农间存在雇佣关系 B.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
C.佃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 D.租佃制抑制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
【答案】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