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编辑
2013年高考新课程历史高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9)(2013年5月17日) Word版含答案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试题汇编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542 K
    上传用户bingxue
  • 更新时间2013/5/27 18:22:06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4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小题48分。在每小题所出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城市兴起。据《管子》载:“(临淄)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材料表明临淄城市建设的主要特点是(  
A.按人与自然亲近的理念设立居住区
B.严格区分官营和私营手工业作坊区
C.按居住地接近工作地设立居住区
D.严格区分贵族与平民的居住区
[答案] C
[解析] 有官职在身的就住在宫廷附近,没有官职在身的(指士)和农民就住在城门附近,工匠与商人就住在市场附近。
 
25《资治通鉴》在评述唐朝中央机构时写道: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以上材料说明(  
A.中国古代皇权与相劝之争愈演愈烈     B.唐朝中央机构的职能分工日益完善
C.唐朝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     D.唐朝三省六部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
【答案】B
 
26根据朱熹与他的弟子们的问答录《朱子语类》中记载,“黄仁卿问:‘自秦始皇变法之后,后世人君皆不能易之,何也?’(朱熹)曰:‘秦之法,尽是尊君卑臣之法,所以后世不肯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朱熹认为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为历朝沿用
     B.朱熹与黄宗羲都对君主专制进行了批评
     C.体现了朱熹从君臣关系角度对专制制度的批评
     D.中国的君主专制在精神上靠儒家支持
【答案】C
 
27王阳明认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他的这种对人心本体的界说与下列哪一思想是一致的(  
    A.“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B.“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
    C.“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物而无情二故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
    D.“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答案】C
【解析】王阳明的本意是说,作为人心本体的至善是超经验界的,它不是具体的善的行为。有所为而为的善是手段,无所为而为的善才是至善。人心的至善超越世间具体的善恶。具体的善行只是无善而至善之心的自然发用流行。王阳明说人心之无善恶是要人们不要去执著具体的善行而认识本心。王阳明的学生钱德洪说,王阳明这样说是针对那些“先有乎善者”的。王阳明对人心本体的界说和心学开创人程颢的思想是一致的。程颢说:"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物而无情。故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王阳明说的无善无恶就是无心无情,没有先入之见。有了这种心,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因此,人惟一可作的就是去“致良知”,也就是为善去恶,去私存公,来恢复良知的觉悟。A是朱熹,说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B是讲理气关系的,D是张载的思想。

……

相关资源高级搜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