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历史高考冲刺押题小题训练(选择题)2
1.汉朝时期,最基层的官吏要把(君主的)诏书抄写在乡亭的墙壁上,后来改为书写在木板上,或直接以“扁书”(成编的简册)悬挂在乡亭市里。这种现象说明
A.基层官吏直接对皇帝负责 B.汉代基层官吏也拥有很大权力
C.皇帝事必躬亲、亲力亲为 D.皇帝通过政令的贯彻来控制地方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以汉代官吏为背景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解题思路】本题可用排除法。A项中“直接负责”无法体现;B项中汉官拥有很大权力从材料中也看不出来;而C项更是体现不出。
2.近代学者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一书中评价中国古代某思想家时说:“他的学说破坏性强而建设性弱。他没有能创造一种思想体系去代替正统的教条,原因不在于他缺乏决心和能力,而在于当时的社会不具备接受改造的条件。和别的思想家一样,当他发现自己的学说没有付诸实施的可能,他就只好把他美术化或神秘化。”材料中“破坏性强”的含义指
A.对鬼神抱敬而远之的态度 B.提出了“罢黜百家”的思想
C.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D.对正统思想提出了大胆挑战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解题思路】“万历十五年”即明朝时期,在明朝尝试去代替正统教条的人不难推出即是以“异端”自居的李贽。提出“罢黜百家”思想的是汉代的董仲舒,排除B;李贽的著作应该解放了人的思想,排除C;A、D比较,D更切合“破坏性强”。故选D。
【举一反三】这类题要求学生读懂材料,就需要有扎实的基础和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可以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字词,加以运用排除法,就可较快做出。
3.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