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版)2013届高考历史《通史复习 专题闯关》精选2013年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专题十五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一、选择题
1.(北京市石景山区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该材料显示,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C.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题干中“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说明生产过剩。A项为该次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B项属于经济危机爆发前的现象,D项是本次经济危机爆发的政策原因。
2.(河南省南阳市2013届高中三年级第一学期期终质量评估历史试题)我国提出促进经济增长而采取的十项措施,其中有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罗斯福新政中也提出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的措施。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克服生产的盲目性 B.放弃市场机制,实行国家干预政策
C.扩大内需 D.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答案】C
【解析】C。二者的共同之处,应该都是扩大内需,刺激经济的增长,同时中国还以此来改善民生。A、D说法错误不符合中国;B并没有放弃市场机制。
3.(河南省南阳市2013届高中三年级第一学期期终质量评估历史试题)伯顿·小福尔索姆在其新作《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批评罗斯福,“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新政“灾难性的影响”不包括
A.增加政府财政负担 B.金融市场遭到破坏
C.为后来的经济“滞胀”埋下了隐患 D.日后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
【答案】B
【解析】考察对罗斯福新政的理解。关键信息是:“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其灾难性的影响不包括金融市场遭到破坏,而应是稳定。A、C、D是其灾难性的影响,即消极影响。故选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