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文化大革命” 对民主法制的破坏、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新中国的外交
一、核心考点过关
核心考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真题回顾】(2011·江苏单科·T9)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材料中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
①平等性 ②广泛性 ③继承性 ④深刻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考情新动向】
1.从考查频率和内容来看:本考点各地命题偶有考查,相对其他考点频率不高;从内容上看,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4年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等是考查的重点。
2.从考查形式和角度来看:命题以选择题为主,多是运用相关史料、评论性文章等作为载体,考查主要政治制度建设、发展演变的历程和阶段性特征,突出了学生运用掌握的史实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3.复习备考时,一要把握重要政治制度的背景、内容、特点、地位和意义等;二要注意发散思维,如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渊源,考查不同历史背景下所体现出的不同历史特征的理解;三要注意1949年《共同纲领》的内容,分析比较《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联系1954年第一届人大会议,考查政治协商会议职能的变化等。
【变式达标】
1.(2013·湖北百校联考)《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到,(中国)新政府24个部长中的11个是小党派的代表或无党派“民主人士”,“虽然政权显然由中共掌握,但这些职位不仅仅是形式。更广义地说,在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初期,对有威望的非党人士的意见是真心去征求的。”这主要说明()
A.中国特色人民代表大会制已确立 B.新中国诞生为民主党派的创立创造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