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18年夏,协约国与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联合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起进攻,很快占领了苏俄大约3/4的国土,致使国内最重要的粮食和燃料来源被切断,40%的工厂因缺乏原料而停工、停产,交通运输几近瘫痪,人民忍饥挨饿,苏维埃政权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苏维埃政府决定( )
A.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实行工业化
2.[2011·江门市模拟] “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担负的国家义务,应当……”以上材料是关于俄国的一项经济政策的部分内容,材料中的“……”部分,最恰当的应是(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实行粮食税
C.建立集体农庄 D.实行义务交售制
3.[2011·南京高三期末模拟] 下图反映了苏联1913年与1940年工业生产中钢铁、煤炭、石油工业的变化,从中能得到的历史结论有( )
①苏联工业化获得了迅速发展 ②为反法西斯战争奠定经济基础 ③实现了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 ④是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然结果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苏联史》一书中有这样的表述:“斯大林模式是前苏联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并且延续约70余年的一种经济体制。”这一体制( )
①与实施初期的苏联国情基本适应 ②是苏联实现工业化国家的重要条件 ③奠定了苏联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 ④其弊端是造成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