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民歌: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音乐形式,它们是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原生态民歌是老百姓很自然地表达出的东西,而把很多民歌进行改编等则是原生态状况的变异,属于非原生态。
中国民歌的种类极为丰富,主要有内蒙古的长、短调牧歌,河套及周边地区的漫翰调、爬山调,陕北和山西西北部的山曲、信天游,甘、青、宁地区的花儿,新疆的十二木卡姆,陕南、川北的姐儿歌、茅山歌,江浙一带的吴歌,赣、闽、粤交汇地区的客家山歌,云、贵、川交界的晨歌、大定山歌、弥渡山歌,藏族聚居区的鲁体、谐体民歌,以及其他各民族的山歌等。
草地农业系统:是一个满足现代人的食物结构,生态和生产两者兼顾而且能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系统。它是现代化农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可分为4个生产层:前植物生产层、植物生产层、动物生产层、后生物生产层。
前植物生产层是不以生产动植物产品为主要目的,而以景观效益为主要社会产品的生产部分,例如自然保护区、水土保持区、风景旅游、国家公园等。这一部分主要是生态效益。植物生产层是牧草、作物、果蔬、林木等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部分,是任何生态系统的主体,更是我国传统的农业主体。动物生产层是以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及其产品为主要生产目标的生产部分。农业生态系统一半以上的生产力靠这个生产层来完成。后生物生产层是动植物产品的加工与流通所创造的效益。这一部分效益的大小随着社会科技水平与文化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一般高于以上各个生产层之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