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古时期,负责保存天子祭祀颂词、祷文、誓书并兼掌占星气候、布历农时者称为“祝史”。周朝时期,祝史或随分封远赴列国,或因王室衰微流散列国。这表明,周朝“祝史”( )
A. 巩固了分封制度 B. 导致了王室衰微
C. 有助于文化传播 D. 引起了诸侯纷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 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周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周朝时期,“祝史”因分封制兴衰等政治原因远赴列国,其掌管的“天子祭祀颂词、祷文、誓书并兼掌占星气候、布历农时”等文化成果,也随其传播到迁入地,有助于文化的传播,C项正确;据“或因王室衰微流散列国”可知,此时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渐瓦解,排除A项;周王室衰微是祝史流散的原因而非结果,排除B项;诸侯纷争的主要原因是天子式微,并非上古时期就已存在的祝史导致,排除D项。故选C项。
2. 春秋时期出现了农贷。《管子·巨乘马》载,对耕田百亩的农夫,在春耕时,国“资(贷)子之币”,等到大秋“子谷大登(熟)”,谷价大减之时,让农民以谷还币,国家把谷又储存起来,以待谷价上涨。对此现象解读合理的是( )
A. 土地兼并较为严重 B. 国家借高利贷盘剥农民
C. 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D. 货币经济比较发达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在春耕时,国家贷款给农夫,秋后谷子成熟,谷价大减时,让农民以谷还币,这种借贷行为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C项正确;国家在春耕时“资子之币”,是借贷关系,而非土地兼并,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政府向农夫提供的借贷是高利贷,排除B项;春秋时期货币经济比较发达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