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 度 内 容
辩证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3)我们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唯物辩证法 1.联系观:(1)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要立足整体,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发展观:(1)发展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题。(2)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准备好走曲折的路。(3)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既要重视量的积累,又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3.矛盾观:(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2)矛盾具有普遍性,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我们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5)主次矛盾是辩证统一的,我们既要抓住重点和关键,又要统筹兼顾。(6)矛盾的主次方面是辩证统一的,我们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7)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认识论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3)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历史观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3)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价值观 (1)人的价值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2)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4)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文化的功能 (1)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2)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3)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1)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2)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3)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建设文化强国 (1)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2)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4)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自信 (1)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2)我们要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我们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