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热传递的条件、本质和三种形式。
2、理解热量与内能的关系及区别。
3、知道热传递与做功在改变系统内能上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来理解能量转移的过程,着重培养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学习物理、探索自然的兴趣。
|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热传递对内能的改变
难点:热量与内能的区别
|
三、教学方法:
|
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讲解内化
|
四、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功和内能”,在绝热过程中,内能的增量等于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而改变系统的内能不仅可以对它做功,也可以向它传热。那么传热与内能变化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热和内能”。
|
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自主构建知识网络。
|
在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的同时,简明扼要的复习上节课的知识。
|
(二)利用班级优化大师随机抽测同学参与游戏——复习检测。
|
全员参与、积极思考、回顾知识。
|
回顾已经掌握的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
(三)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
协助学生获取知识,有针对性的参与小组讨论。
|
通过阅读教材,上网查阅资料,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热传递?
2、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什么?
3、热传递有几种方式?举例说明。
4、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
小组探讨,形成最优答案。
|
锻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增强学习成就感。同时激发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求解问题的意识。
|
(四)提问,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相互点评,深化知识。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易错知识加以辨析。
热传递的方向与物体本身内能的多少是否有关?
教师活动
|
积极参与回答,并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其他同学相互讨论学习。明确一下知识点:
一.热传递
1、定义 2、条件
3、方式 4、本质
学生活动
|
在掌握所学内容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对知识的自我加工能力
设计意图
|
(五)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做适当提示。
过渡:热量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物体的内能一定发生变化。传递的热量与内能变化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
积极思考并主动回答以下问题:
二.热量和内能
(1)怎样理解热量?能否说某一物体具有多少热量?为什么?
(2)传递的热量与内能改变满足什么关系?
|
知识递进加深,挖掘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
(六)在明确以上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做功与热传递的区别。
1.热量是在单纯的传热过程中系统内能变化的量度。
2.传递的热量与内能改变的关系 : 。
|
进一步思考得出:
热传递——物体间内能的转移。
做功——物体的内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
|
加深学生对内能变化的理解,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
(七)针对训练、巩固新知
随即抽测小组,进行过关检测。
|
各小组同学在独立完成学案上的习题后,相互批改。最终达成组内共识。公布答案,小组之间相互纠错,相互讲解。达成全班共识。
|
检测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锻炼解题能力的同时加深学生对基础概念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
(八)课堂总结、交流分享
本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同学们又学到了那些新知识?由怎样的思想感悟呢?各小组交流彼此的收获。
|
尝试用思维导图梳理本节课知识点,整理感悟。
组内交流分享。积极发言汇报
|
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使本节课知识内化。
分享收获,提升学习成就感。
|
五、分层作业:
|
A类达成题:作业盒子针对训练题(全员必做)
B类自主题:自主学习教材“科学足迹—探索热的本质”,下节课为同学做精彩讲解
C类挑战题:自己设计两道关于热传递、做功、内能相结合的综合性选择题,上传班级群。
|
六、板书设计
|
10.2 热和内能
1.热传递
(1)定义:高温物体低温物体
(2)条件:存在温度差
(3)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4)热传递的实质:内能的转移
2.热和内能
(1)热量:单纯的传热过程中系统内能变化的量度
(2)传递的热量与内能改变的关系ΔU= Q
①在单纯热传递中,系统从外界吸收多少热量,系统的内能就增加多少。
②在单纯热传递中,系统向外界放出多少热量,系统的内能就减少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