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公元前513年,晋国执政赵鞅“铸刑书于鼎”并公之于众。孔子认为此举会导致“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贱无序,何以为国?”由此可见,孔子主张( )
A. 以民为本 B. 民贵君轻 C. 以礼治国 D. 礼法并施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可以看出孔子反对赵鞅“铸刑书于鼎”并公之于众的理由:民重法则削弱贵族尊严,从而不利统治,孔子主张贵贱尊卑的等级秩序,故答案选C。A题干没有体现;B是孟子的思想;D是荀子的思想。
点睛:由“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贱无序,何以为国”可以看出孔子主张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维护周礼,然后做出选择。
2. 孟子将人民、社稷和君主排定了位次。人民排在第一位,社稷排在第二位,而一国之君则排在最后一位。这一排名
A. 是当时社会的真实体现
B. 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