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周的诗篇描写有大量“千耦其耘”的劳动场景,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的现象。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崩溃 B.井田制瓦解 C. 铁犁牛耕的应用 D.水利工程的兴建
2、马克思指出:“数百万(小农)家庭……的生活方式、利益和受教育程度……就这一点而言,他们是一个阶级。而各个小农彼此间只存在地域的联系,他们利益的同一性并不使他们彼此间形成共同关系,形成全国性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政治组织,就这一点而言,他们又不是一个阶级。”马克思在这里想要说明的是( )。
A.小农经济的分散性特点 B.小农不能划分到阶级中
C.小农国家意识比较淡薄 D.小农应当建立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