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卷 >> 语文试卷
高中语文编辑
安徽省蚌埠市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无答案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卷
    资源子类期中期末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语文
  • 适用年级高一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93 K
    上传用户地理sikao
  • 更新时间2012/1/30 19:45:24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9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1.下列关于“热词”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网络“热词”是一种新潮网络语言,它的出现被认为与中国政治走向民主有关。
    B.“热词”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爆发,这与现今社会的传播媒介无关。
    C.“打酱油”、“被××”类“热词”的流行,与词语本身是否有娱乐性无关。
    D.一个社会信息被人有意加工而产生“陌生化”的情景效果后,才会成为“热词”。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人们在网上能自由地发表意见,但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受各类网络运营者的操控,这
    些意见的传播是不自由的。
    B.具有讽刺意味的“被传播”,表现出了主动介入传播的普通网民对网络运营者操控网
    络信息传播的一种反抗。
    C.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能使某些案例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的重视,相关问题
    最终得到彻底解决,并使人感受到网民社会关怀的激情。
    D.传播热词的网民所展现的社会关怀,主要来自个人直觉和判断,其舆论价值容易冈个
    人判断出现错误和偏见而受到影响。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热词的出现和流行表明,政治改革进入深水区和网络为中国民众提供一种政治表达可
    能之间存在着联系。
    B.从热词的接受环境看,某些媒体操纵者强化信息权威性的意图,常常会被随后出现的
    热词凭着机智的反讽破坏。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