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 公元前913年,楚国第一次称王。公元前704年,楚国打败随国,并让周桓王同意其称王。
因周桓王不同意,楚君熊通就自立为“楚武王”,此为楚国第二次称王。这说明当时
A.中央集权制已形成 B.世袭制已不存在
C.君主专制得以确立 D.分封制遭到破坏
25. 先秦史籍和文物铭文在记载周公旦主政西周期间进行“东征”等大事时,多称周公为“王”,
但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及其后的史籍中却记述为“周公代成王摄政”。这反映出
A.中央集权的发展 B.儒家影响的扩大
C.贵族政治的衰落 D.宗法制度的瓦解
26. 据统计,唐代官绅墓葬中,80%的墓志署名只写官衔,仅有8%的以郡望(世家大族的籍贯族
源地)署名,不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多数署郡望。这说明了
A. 民族交融淡化了族群之间的差异 B. 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
C. 大一统局面改变人们的家国意识 D. 藩镇割据摧垮了世代荫袭的家族
27. 宋朝在立国之初就实行“不立田制”“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这一政策进一步加速了土地
转移的频率。与上述变化相适应,宋代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