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12个小题,共48分)
1.商、西周、春秋时期,“士”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士阶层的分化
A.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 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
C.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 D.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
2.韩非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矛盾”的概念。他还指出“定理有存亡,有生死,有盛衰”、“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后衰者,不可为常。”这些思想
A.反映了战国时期君臣关系的紧张对立 B.反映了韩非对道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