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新课
1918 年《新青年》出版了一个“易卜生专号”,使中国人知道了西方有个女性名叫“娜拉”,她敢于反抗性别歧视并勇敢地离家出走,最终摆脱了受制于夫权束缚的“玩偶”命运。于是一时间,“女性解放”之声不绝于耳,“娜拉”不仅成为了中国女性的效法对象,同时更为处境尴尬的新文化运动,注入了一针令人兴奋的强心剂。今天我们走进易娜拉,听听她向社会发出了关于“人的价值”的呼喊:我不是玩偶。
二、写作背景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长期处于男权社会的挪威, 妇女解放的呼声越来越高,“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 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易卜生创作《玩偶之家》的1879年, 正是挪威妇女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易卜生先后结识了两位女权运动活动家——卡米拉·科莱特和奥斯塔·汉斯泰。前者激发了他写 《玩偶之家》这个剧本的热情。挪威强大的女权运动, 给易卜生以巨大的鼓舞,更促使他以自已的作品来支持妇女解放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