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I 卷共 35 题。每题 4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国语》记载,周人祭祀鬼神时,“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同理,社稷山川之神,都 “有功烈于民者”。这反映出西周时期
A. 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
B. 以民为本思想不断发展
C. 民间迷信风气较为浓厚
D. 盛行以人为本 宗教观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社稷山川之神,都是有功烈于民者”来看,周朝的祭祀是以人的功劳来定的,祭祀对象要对社会作出贡献,才能享受到祭祀,这体现了人文的特点。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未体现王权,排除;B项以民为本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先秦的宗法制度,要求学生结合早期宗法制度和宗法观念的特征以及先秦政治制度的特点来分析。
2.汉代禄秩等级是从属于职位的,官员若无职位则无等级可言,魏晋南北朝时官阶制却开始向另一种“品位分等”类型过渡了。当时有两种“品位分等”:一种是“门品秩序”,它是士族政治的产物;另一种则是由军阶代表的“官品秩序”,它较富功绩制色彩。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