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学习目标] 1.了解α粒子散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和实验现象.(重点)2.知道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3.了解卢瑟福的实验和科学方法,培养抽象思维能力.(重点)
一、α粒子散射实验
1.汤姆孙原子模型
汤姆孙于1898年提出了原子模型,他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弥漫性地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镶嵌在球中.
2.α粒子散射实验
(1)实验装置:α粒子源、金箔、放大镜和荧光屏.
(2)实验现象:
①绝大多数的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②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
③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角大于90°,甚至有极个别α粒子被反弹回来.
(3)实验意义: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汤姆孙的原子模型,建立了核式结构模型.
二、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
1.核式结构模型
1911年由卢瑟福提出,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它集中了原子全部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
2.原子核的电荷与尺度
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α粒子散射实验中大多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或反弹. (×)
(2)卢瑟福否定了汤姆孙模型,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
(3)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 (√)
(4)原子中所有正电荷都集中在原子核内. (√)
(5)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也等于中子数. (×)
2.(多选)如图所示为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们做α粒子散射实验的装置示意图,荧光屏和显微镜一起分别放在图中A、B、C、D四个位置时观察到的现象,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在A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最多
B.放在B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只比A位置稍少些
C.放在B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要比A位置少很多
D.放在C、D位置时,屏上观察不到闪光
[解析] 在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中,α粒子穿过金箔后,绝大多数α粒子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故A正确;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偏转,极少数α粒子偏转角度超过90°,极个别α粒子被反射回来,故B、D错误,C正确.
[答案] AC
3.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 )
A.证实了质子的存在
B.证实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证实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里
D.说明了原子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
[解析] 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内存在一个集中了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的核.数年后卢瑟福发现核内有质子并预测核内存在中子.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