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语文 解析版)

下载扣金币方式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子类期中期末
-
教材版本不限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008
K
上传用户b-box
-
更新时间2020/10/21 10:20:39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1
-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
资源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l(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论语》里孔子被描写成一个教育家。从某种观点看来,也的确如此。他期望他的弟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成人”(《论语.宪问)),所以教给他们以经典为基础的各门知识。作为教师,他觉得他的基本任务,是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论语)记载,孔子说他自己“述而不作”(《论语.述而)),就是这个缘故。不过这只是孔子的一个方面,他还有另一方面,这就是,在传述传统的制度和观念时,孔子给予它们的解释,是由他自己的道德观推导出来的。例如在解释“三年之丧”这种古老的礼制时,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论语.阳货)换句话说,儿子的一生,至少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因此父母死后他应当以同样长的时间服丧,表示感恩。还有在讲授经典时,孔子给它们以新的解释。例如讲到《诗),他强调它的道德价值时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为政))这样一来,孔子就不只是单纯地传述了,因为他在“述”里“作”出了一些新的东西。
这种以“述”为“作”的精神,被后世儒学传之永久,经书代代相传时,他们就写出了无数的注疏。后来的《十三经注疏》,就是用这种精神对经书原文进行注释而形成的。
(摘编自冯友兰《孔子:第一位教师》)
材料二:
“述”的内涵非常丰富。《说文解字》将“述”解释为“循”;在现代汉语中,“述”可以理解为“叙述”“陈述”“讲述”“论述"或“阐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