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子构成
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其作用
2.微粒之间的关系
(1)原子中:质子数(Z)=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2)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3)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4)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3.微粒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4.两种相对原子质量
(1)原子(即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即核素)的质量与一个12C原子质量的的比值。一种元素有几种同位素,就有几种不同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2)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按该元素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百分比(丰度)算出的平均值。例如:Ar(Cl)=Ar(35Cl)×a%+Ar(37Cl)×b%。
二、元素、核素、同位素
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关系
同位素的研究对象是原子;不同核素之间的转化属于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反应。
2.同位素的特征
(1)同一元素的各种核素的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几乎相同,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2)同一元素的各种稳定核素在自然界中所占的原子百分比(丰度)不变。
同位素的“六同三不同”
3.氢元素的三种核素
H:用字母H表示,名称为氕,不含中子;
H:用字母D表示,名称为氘或重氢,含有1个中子;
H:用字母T表示,名称为氚或超重氢,含有2个中子。
4.几种重要核素的用途
核素
|
U
|
C
|
H
|
H
|
O
|
用途
|
核燃料
|
考古断代
|
制氢弹
|
示踪原子
|
|
三、核外电子排布
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原子结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