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年来,我国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成语“百炼成钢”、“蜡炬成灰”中均包含了化学变化
B. 常温下,成语“金戈铁马”中的金属能溶于浓硝酸
C. 谚语“雷雨肥庄稼”,其过程中包含了氧化还原反应
D. 《荷塘月色》中“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中的“青雾”属于胶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百炼成钢”是将生铁中的C氧化为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变化,“蜡炬成灰”是烃的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A正确;
B. Fe在常温下在浓硝酸中会钝化,无法溶解在浓硝酸中,B错误;
C. “雷雨肥庄稼”是将空气中游离态的N元素氧化为化合态,涉及到了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
D.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中的“青雾”属于胶体,D正确;
故答案选B。
2.下列实验操作不是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A. 稀释硫酸时将浓硫酸缓慢注入蒸馏水中,并不断搅拌
B. 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
C. 加热烧瓶里液体时,在烧瓶底部放几片碎瓷片
D. 向试管里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稀释硫酸时将浓硫酸缓慢注入蒸馏水中,并不断搅拌,是为了防止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的大量的热使液体沸腾飞溅出来,是出于安全考虑,A不符合题意;
B. 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进行尾气处理,是出于安全考虑,B不符合题意;
C. 加热烧瓶里液体时,在烧瓶底部放几片碎瓷片,是为了防止暴沸,是出于安全考虑,C不符合题意;
D. 向试管里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是为了防止污染试剂,不是出于安全考虑,D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3.在实验室中完成下列各组实验时,需要使用到相应实验仪器的是
A. 除去食盐中混有的少量碘:坩埚和分液漏斗
B. 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Fe2+:烧杯、烧瓶
C. 配制250mL1mol/L硫酸溶液:量筒、250mL容量瓶
D. 检验亚硫酸钠是否发生变质:漏斗、酒精灯
【答案】C
【解析】
【详解】A. 除去食盐中混有少量碘,应当用升华的方法,所需要的仪器是烧杯和圆底烧瓶,A错误;
B. 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Fe2+,应当使用酸式滴定管和锥形瓶,B错误;
C. 配制250mL1mol/L硫酸溶液,用到量筒、250mL容量瓶,C正确;
D. 检验亚硫酸钠是否发生变质,主要是为了检验其是否被氧化为硫酸钠,故使用试管和胶头滴管即可,D错误;
故答案选C。
4.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SO2气体和SO3气体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密度比为4:5 B. 物质的量之比为4:5
C. 体积比为1:1 D. 原子数之比为3:4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n==可知,ρ==,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等于其密度之比,所以两种气体的密度之比为64∶80=4∶5,A项正确;
B. 设气体的质量均为m g,则n(SO2)=mol,n(SO3)=mol,所以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80∶64=5∶4,B项错误;
C. 根据V=n·Vm可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为5∶4,C项错误;
D. 根据分子组成可知,两种气体的原子数之比为(5×3)∶(4×4)=15∶16,D项错误;
答案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