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西周的诗篇描写有大量“千耦其耘”的劳动场景,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的现象。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分封制崩溃
B. 铁犁牛耕的应用
C. 井田制瓦解
D. 水利工程的兴建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井田制,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出现“干耦其耘”的奴隶集体劳动场景,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应用,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由于广泛使用铁农具和牛耕,耕地面积和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使单位生产和个体经营的小农阶层成为社会基础的可能,分散的一家一户制的封建经济形式兴起了,故答案为B。分封制的崩溃、井田制的瓦解、水利工程的兴建,是变化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CD。
2.元代著名农学家王桢曾这样描述某类生产工具:“大可下润于千顷,高可飞流于百尺,架之则远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