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涉及的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 《吕氏春秋•别类编》中“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体现了合金硬度方面的特性
C. 《抱朴子》中“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两个反应互为可逆反应
D. 《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
【答案】C
【解析】
A. 《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涉及的是碳酸钙的受热分解,故A正确;B. 合金的硬度一般大于成分金属,“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体现了合金硬度方面的特性,故B正确;C. 《抱朴子》中“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两个反应的条件不同,不属于可逆反应,故C错误;D. “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石油能够燃烧,故D正确;故选C。
2. 下列说法都正确的是
①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②蔗糖、硫酸钡和纯碱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弱电解质和强电解质
③用玻璃棒搅拌漏斗中的液体以加快过滤速度
④在容量瓶中加入一体积的水,再加入浓硫酸配制准确浓度的稀硫酸
⑤常用的自来水消毒剂有氯气和二氧化氯,氯气的消毒效率低于二氧化氯。
A. ②③⑤ B. ②④ C. ①⑤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江河中的泥沙属于胶体分散系,海水中含有电解质氯化钠,胶体遇电解质发生聚沉,①正确;
②蔗糖属于非电解质,硫酸钡和纯碱都是盐,属于强电解质,②错误;
③用玻璃棒搅拌漏斗中的液体,会导致滤纸坏掉,不能起到过滤作用,③错误;
④稀释浓硫酸应该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容量瓶中进行,④错误;
⑤常用的自来水消毒剂有氯气和二氧化氯,1mol氯气反应获得2mol电子,而1mol二氧化氯反应获得5mol电子,因此氯气的消毒效率低于二氧化氯,⑤正确;
则说法正确的序号为①⑤;
故合理选项是C。
3. 进行化学实验时必须要有安全意识,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加热试管或烧杯时,应首先擦干外壁上的水
B. 不慎将浓碱溶液溅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涂硼酸溶液
C 温度计摔坏导致水银散落到地面上,应立即用水冲洗水银
D. 酒精及其它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灭,烫伤(灼伤)要就医
【答案】C
【解析】
A正确,防止试管炸裂;B正确,不慎将浓碱溶液溅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涂硼酸溶液;C错,温度计摔坏导致水银散落到地面上,应立即用硫粉处理;D正确,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灭,烫伤(灼伤)要就医;
4.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贴上危险警告标签。下面所列的物质中,标签贴错了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应贴腐蚀品标志,符合题意,故A正确;
B.汽油属于易燃物,应贴易燃液体标志,符合题意,故B正确;
C.乙醇属于易燃物,不属于剧毒品,应贴易燃液体的标志,故C错误;
D.硝酸铵属于易爆物,应贴爆炸品的标志,符合题意,故D正确;
答案选C。
5.完成下列实验所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都正确的是
A. 分离植物油和氯化钠溶液
B. 除去氯化钠晶体中混有的氯化铵晶体
C. 分离CCl4中的Br2
D. 除去CO2气体中的HCl气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分层后,植物油在上层,则利用图中分液装置可分离,故A正确;
B.氯化铵受热后分解为氨气和氯化氢,而NaCl较稳定,因此可以采用加热的方法除去氯化钠晶体中混有的氯化铵晶体,不能选图中蒸馏装置,故B错误;
C.溴与四氯化碳的沸点不同,不能利用过滤法分离,应利用蒸馏,故C错误;
D.二氧化碳、HCl均与NaOH溶液反应,图中装置不能除杂,图中试剂应为碳酸氢钠溶液,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A。
【点睛】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取决于组成混合物的各物质的性质差异。萃取法适用于同一种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不同时,将混合物分离;结晶法适用于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的混合物分离;蒸馏法适用于沸点不同的两种溶质组成的混合物分离;分液法适用于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组成的混合物分离。
6.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分液漏斗使用前要检验它是否漏水
B. 萃取剂要求不溶于水,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
C. 注入碘水和萃取剂,倒转分液漏斗反复用力震荡后立即分液
D. 分液时,打开旋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为防止漏液,使用前要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液,故A正确;
B.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可用四氯化碳萃取,故B正确;
C.震荡后需静置分层后分液,故C错误;
D.下层液体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以免污染液体,故D正确;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