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我国古代的几种技术应用,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卤水煮盐 B. 铁矿石炼铁 C. 化丹(Pb3O4)为铅 D. 火药爆炸
【答案】A
【解析】
将卤水放在锅内用火熬煮,水分蒸发,剩余固体为盐。没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A正确;炼铁是在高温下用碳将铁矿石还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利用还原剂把Pb3O4中的铅还原为铅,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硫磺、硝酸钾和木炭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变为氮气和二氧化碳和硫化钾,D错误;正确选项A。
2.《本草衍义》中对精制芒硝过程有如下叙述:“朴硝以水淋汁,澄清,再经熬炼减半,倾木盆中,经宿,遂结芒有廉棱者。”文中未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A. 溶解 B. 蒸发 C. 蒸馏 D. 结晶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叙述可知:精炼芒硝的方法是,将朴硝加水溶解,再经蒸发减半,经宿,然后结晶获得芒有廉棱者,即芒硝,涉及的操作方法有溶解、蒸发、结晶,未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蒸馏。答案选C.
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沙里淘金是利用了金与沙的密度相差较大而将沙淘走使金留下
B. 化学上所指的杂质,有的本来无害且很有价值,即使无价值的也应设法变废为宝
C. 将待过滤的液体直接倒入漏斗中,且使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D. 蒸发操作可以从溶液中分离得到可溶性固体溶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沙里淘金是利用金与沙的密度相差较大,水将密度小的沙子冲走,从而分离,故A正确;
B.杂质是相对的,可转化为有用的物质,则化学上所指的杂质,有的本来无害且很有价值,即使有害无价值的也应设法变废为宝,故B正确;
C.过滤的液体应利用玻璃棒引流,且使液面低于滤纸边缘,故C错误;
D.蒸发分离可溶性固体与液体,则蒸发操作可以从溶液中分离得到可溶性固体溶质,故D正确;
答案选C。
4.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常用方法是( )
A. 取样,滴加BaCl2溶液,看是否有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生成
B. 取样,滴加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看是否有不落于水的白色沉淀生成
C. 取样,滴加稀硫酸,再滴加BaCl2溶液,看是否有不落于水的白色沉淀生成
D. 取样,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滴加BaCl2落液,看是否有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生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直接滴加BaCl2溶液不能排除银离子、碳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等的干扰,故A错误;
B. 滴加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不能排除银离子的干扰,故B错误;
C. 滴加稀硫酸,再滴加BaCl2溶液,加入的硫酸会与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原溶液中是否有SO42−存在,故C错误;
D. 先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没有产生沉淀,排除银离子、碳酸根、亚硫酸根的干扰,然后再加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有SO42−存在,故D正确;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