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全国卷Ⅲ)下列化合物的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的是( )
A.甲苯 B.乙烷
C.丙炔 D.1,3丁二烯
D [甲苯、乙烷、丙炔分子中均含有饱和碳原子,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2.(2019·湖南湖北八市第二次调研联考)同分异构现象在有机物中广泛存在,如图为苯及其几种同分异构体的键线式,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c均与乙烯互为同系物
B.a和d的二氯代物均有3种
C.4种有机物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a和b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B [b、c的结构不相似且分子式均为C6H6,A错误;a、d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错误;b中的C有饱和C,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D错误。]
3.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属于单糖,麦芽糖属于二糖,二者互为同系物
B.分子式为C4H8O2且属于酯类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
C.乳酸[CH3CH(OH)COOH]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
D.1 mol丙烯醇(CH2===CHCH2OH)最多能消耗1 mol Br2或1 mol NaOH
B [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麦芽糖的分子式为C12H22O11,二者结构不同,不是同系物,A项错误;分子式为C4H8O2且属于酯类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B项正确;乳酸含有羟基和羧基,能发生取代反应,但不能发生加成反应,C项错误;1 mol丙烯醇最多能与1 mol Br2发生加成反应,但不与NaOH反应,D项错误。]
4.(2017·全国卷Ⅱ)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实验
|
结论
|
A
|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
|
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
|
B
|
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
|
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
|
C
|
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
|
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
|
D
|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
|
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
|
A [A项,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且可溶于四氯化碳,所以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正确;B项,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H2,乙醇(C2H5—OH)中,—C2H5抑制了羟基的活性,所以乙醇分子中的氢不如水分子中的氢活泼,错误;C项,乙酸与水垢中的CaCO3反应: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属于强酸制弱酸,所以乙酸的酸性大于碳酸的酸性,错误;D项,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中有氯甲烷和HCl,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的是HCl,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