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卷 >> 语文试卷
高中语文编辑
甘肃省天水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语文 解析版)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5金币 立即下载
94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3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卷
    资源子类期中期末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语文
  • 适用年级高一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989 K
    上传用户b-box
  • 更新时间2020/8/3 19:19:47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1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骨”作为《文心雕龙》里的审美理想,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具体表现,是先进知识分子精神品格的核心内容,是建立在“民本”思想上的追求实现理想的奋斗精神和在受压抑而理想得不到实现时的抗争精神,它体现了我们民族的高风亮节、铮铮铁骨。 在历代文学史上,对“风骨”的倡明总是产生于文坛索漠、媚俗之风日炽的背景下,“风骨”一直都是与荡涤柔靡的文风、复归英雄精神相联系。它所强调的是精神的充实、和美和健康,在和谐的审美理想中突出时代的强音与文学的现实精神,是文人儒士们所关注社会人生的积极态度、刚正不阿的人格力量和健康挺拔的文学精神。 魏晋文学产生于作品思想贫乏、铺张过甚、文字堆砌的两汉文学之后,以其“风清骨峻”确立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 可以肯定地说,文学主题觉醒的标志不在《古诗十九首》,而在创造了“建安风骨”的建安时期。《古诗十九首》仅仅是震响了文学主题觉醒的先声,从侧面激发了文人对拯救社会和肯定生命的价值要求,而作为魏晋文学开端的建安文学中充满了主体觉醒意识,文学家们用他们的慷慨任性抒写着强烈的自主意识。 魏晋以前文学特别强调文学的“兴观群怨”,直到东汉末年频发的战乱才使这种影响有所减弱。魏晋时期的多朝代更迭逐渐摧毁了社会道德体系的神圣性和政治的权威性,这种动荡对应的即为文学作品中主题的觉醒。 在这个时代里,文人大多在纯粹的精神领域内通过文学表现其思想的深刻,以此来显示精神的力量与人的尊严,也可用来表现其极强的参政意识和进取精神。其外在
相关资源高级搜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