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语文 解析版)

下载扣金币方式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子类期中期末
-
教材版本不限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129
K
上传用户b-box
-
更新时间2020/8/3 18:22:05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1
-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
资源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散见着许多关于艺术设计、工匠制作的经典语录,是探析当时工匠文化世界的重要视角。
器以载道——工匠文化之哲学。“器”是工匠改造自然之物呈现的物质形态,即工匠的设计创造,而“道”则是工匠在造物设计活动中遵循的自然准则和社会规范。《论语》一书多处论及“道”,如“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论语?子张》),“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等,孔子更是将“道”视为人行为规范、价值理想的最高准则。器以载道,“道”与“器”两者相互依存,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是“器”的内在本质内容,而“器”则是“道”的外在表现形式。工匠将万物之“道”高度概括为具体的形象特征,制作器物以象征具体事物适宜的特定内涵,也就是“立象以尽意”。“器以载道”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古代工匠推崇遵循“制器尚象”的造物设计方法理念有着直接深刻的影响。孔子同时也主张;”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道”既是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也是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更是一切工匠活动的根本准则。器物承载蕴含人们认识和掌握世界的观念,思想和方式。巧夺天工的工匠活动涉及范围广,彰显“器以载道”的工匠文化哲学。
器以藏礼——工匠文化之文明。礼乐文化贯穿于《论语》并成为孔子的核心思想。西汉戴圣说:“故钟鼓管磬,羽龠干戚,乐之器也……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礼之器也。”(《礼记?乐记》)工匠对礼器、服饰、青铜器、建筑、车辆等器物的制造具体体现了礼乐文化的各种仪式制度,其对工匠活动同时发挥重要的影响作用。工匠器物的制作必须以“礼”为准,器物的使用必须以“礼”为度。“玉人之事,镇圭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