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三文化常识类类清练习含解析
下载扣金币方式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子类二轮复习
-
教材版本不限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991
K
上传用户b-box
-
更新时间2020/7/27 15:06:45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6
-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
资源简介
一、官职典制
(一)官职制度
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禅让”是古代部落联盟推选领袖的制度。(√)
点拨 《礼记?礼运》记载:“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传说尧年老时,咨询部落酋长的意见,推举舜为继承人。舜经受住了考验,摄位行政。“禅”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出让帝位。这种制度被后世的儒家称为“禅让”。
2.“兄终弟及”指兄长死了,弟弟接替,是古代长期沿用的一种王位继承制度。(×)
点拨 “兄终弟及”为商代的一种王位继承制。商代前期王位的继承,传弟和传子两法并用。由于这种制度经常引起统治阶级内部的争位斗争,商末逐渐取消,而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但兄终弟及仍偶尔出现于后世。
3.在古代宗法社会中,嫡长子有继承父亲地位和财产的权利。(√)
点拨 嫡长子指旧时嫡妻所生的长子,又因其地位最高,故有“宗子”之称。嫡长子继承制始于商代,完善于西周,后世王朝多因循周制。
4.“封建”,即“封邦建国”,是古代对诸侯、大夫、士逐级分封的制度。中国几千年一直沿用这种制度,直到清王朝覆灭。(×)
点拨 “分封制”是商朝时期开始推行的制度。秦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但仍分封“列侯”等爵位;汉初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吴楚七国之乱后,分封制名存实亡。
5.我国古代用以封赐大臣的爵位共五等,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一直沿用到清代。(√)
点拨 古代的一种爵位制度,始于周代,又称“五等爵”。《礼记?王制》记载:“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