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png)
第十七章 水平测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爱因斯坦因提出了光量子概念并成功地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而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某种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ν0为极限频率。从图中可以确定的是( )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4.png)
A.逸出功与ν有关
B.Ek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C.当ν<ν0时,会逸出光电子
D.图中直线的斜率与普朗克常量有关
答案 D
解析 根据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Ek=hν-W0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B错误;在Ekν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图线在ν轴上的截距表示极限频率,D正确;逸出功是金属本身对金属内电子的一种束缚本领的体现,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A错误;当ν<ν0时,不会发生光电效应,C错误。
2.能引起人的眼睛视觉效应的最小能量为10-18 J,已知可见光的平均波长约为0.6 μm,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则要引起视觉效应进入人眼的光子至少为( )
A.1个 B.3个 C.30个 D.300个
答案 B
解析 由题意可知,可见光光子的平均能量为ε=hν==≈3.3×10-19 J,引起视觉效应时E=nε,所以n==≈3个,故B项正确。
3.研究光电效应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以频率为ν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时,有光电子产生。由于光电管间加的是反向电压,光电子从阴极发射后将向阳极做减速运动。光电流由图中电流计G测出,反向电压由电压表测出。当电流计的示数恰好为零时,电压表的示数称为遏止电压。下列表示光电效应实验规律的图象错误的是( )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6.jpg)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8.jpg)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10.jpg)
答案 B
解析 频率ν一定时,光电效应产生的光电子数与光强成正比,则正向电压很大时,单位时间到达阳极的光电子数与光强也成正比,故饱和光电流与光强成正比,A正确;由动能定理得,-qU0=0-Ek,又因Ek=hν-W0,可知截止电压U0=-,与频率ν是线性关系,不是正比关系,B错误;光强I与频率ν一定时,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一定的,所形成的光电流随反向电压的增大而减小,C正确;由光电效应知金属中的电子对光子的吸收是十分迅速的,时间小于10-9 s,10-9 s后,光强I和频率ν一定时,光电流恒定,D正确。
4.A、B两种光子的能量之比为2∶1,它们都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且所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分别为EA、E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种光子的频率之比为1∶2
B.A、B两种光子的动量之比为1∶2
C.该金属的逸出功W0=EA-2EB
D.该金属的极限频率νc=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