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png)
第7节 核聚变 第8节 粒子和宇宙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4.jpg)
1.了解核聚变的特点和条件,了解核聚变的优点。
2.会判断和书写核聚变反应方程。
3.能计算核聚变释放的能量。
4.知道粒子的分类及其特点,了解夸克模型。
5.了解宇宙起源的大爆炸学说及恒星的演化。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6.png)
一、核聚变
1.定义: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的反应。轻核聚变反应必须在高温下进行,因此又叫热核反应。
2.核反应举例:H+H→He+n+17.6 MeV。
3.实例分析
(1)核武器:氢弹,由普通炸药引爆原子弹,再由原子弹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引发热核爆炸。
(2)宇宙天体:热核反应在宇宙中时时刻刻地进行着,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热核反应堆。
二、受控热核反应
1.聚变与裂变相比有很多优点
(1)轻核聚变产能效率高;
(2)地球上聚变燃料的储量丰富;
(3)轻核聚变更为安全、清洁。
2.约束核聚变材料的方法:磁约束和惯性约束。
三、粒子的概念
1.“基本粒子”不基本
(1)传统的“基本粒子”:光子、电子、质子和中子。
(2)“基本粒子”不基本的原因
①科学家们逐渐发现了数以百计的不同种类的新粒子。
②科学家们又发现质子、中子等本身也有自己的复杂结构。
2.发现新粒子
(1)新粒子:1932年发现了正电子,1937年发现μ子,1947年发现K介子和π介子,后来又发现超子、反粒子等。
(2)分类:按照粒子与各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分为:强子、轻子和媒介子。
3.夸克模型
(1)夸克模型的提出:1964年美国物理学家提出了强子的夸克模型,认为强子是由夸克构成的。
(2)分类:上夸克、下夸克、奇异夸克、粲夸克、底夸克、顶夸克;它们的电荷量分别为元电荷的+或-,每种夸克都有对应的反夸克。
(3)意义:电子电荷不再是电荷的最小单元,即存在分数电荷。
四、宇宙及恒星的演化
1.宇宙演化:根据大爆炸理论,在宇宙形成之初是“粒子家族”尽显风采的时期,在大爆炸之后逐渐形成了夸克、轻子和胶子等粒子,随后经过强子时代、轻子时代、核合成时代。继续冷却,质子、电子、原子等与光子分离而逐步组成恒星和星系。
2.恒星的演化
(1)恒星的形成:大爆炸后,宇宙尘埃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形成星云团,进一步凝聚使引力势能转变为内能,温度升高,直到发光,于是恒星诞生了。
(2)恒星的演变:核聚变反应,层级递进地在恒星内发生,直到各种热核反应不再发生时,恒星的中心密度达到极大。
(3)恒星的归宿:恒星最终归宿与恒星的质量大小有关。当恒星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1~8倍时,演变为白矮星;当恒星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10~20倍时,演变为中子星;当恒星的质量更大时,演变为黑洞。
判一判
(1)发生聚变的条件是核子间距离达到10-15 m内。( )
(2)聚变的难点是地球上没有任何容器能够经受热核反应的高温。( )
(3)轻子的质量一定轻。( )
(4)反质子的电荷量与质子相同,但带的是负电荷。( )
提示:(1)√ (2)√ (3)× (4)√
想一想
(1)受控热核反应不容易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主要原因是聚变的条件和难以约束聚变的材料。
(2)氢弹爆炸的威力相比原子弹爆炸的威力哪一个大?为什么?
提示:氢弹的威力大。氢弹爆炸是核聚变的结果,而核聚变释放的核能比原子弹中核裂变释放的核能要大得多,故氢弹的威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