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节 概率波 不确定性关系
1.从衍射的规律可以知道,狭缝越窄,屏上中央亮条纹就越宽,由不确定性关系式ΔxΔp≥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的粒子有确定的动量,射到屏上粒子就有准确的位置
B.狭缝的宽度变小了,因此粒子的不确定性也变小了
C.更窄的狭缝可以更准确地测得粒子的位置,但粒子动量的不确定性却更大了
D.可以同时确定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C 解析 由ΔxΔp≥,狭缝变小了,即位置的不确定性减小了,Δp变大,即动量的不确定性变大,选项C正确,A、B、D错误.
2.(多选)在光的单缝衍射实验中,在光屏上放上照相底片,并设法控制光的强度,尽可能使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假设光子出现在中央亮纹的概率为9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个光子一定出现在中央亮纹上
B.第一个光子可能不出现在中央亮纹上
C.如果前9个光子均出现在中央亮纹上,则第10个光子还有可能出现在中央亮纹上
D.如果前9个光子均出现在中央亮纹上,则第10个光子一定不能出现在中央亮纹上
BC 解析 微观粒子的运动受概率波的统计规律支配,选项B、C正确.
3.影响显微镜分辨本领的一个因素是波的衍射,衍射现象越明显,分辨本领越低.利用电子束工作的电子显微镜有较高的分辨本领,它是用高压对电子束加速,最后打在感光胶片上来观察显微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电压越高,电子的波长越长,分辨本领越强
B.加速电压越高,电子的波长越短,衍射现象越明显
C.如果加速电压相同,则用质子束工作的显微镜比用电子束工作的显微镜分辨本领强
D.如果加速电压相同,则用质子束工作的显微镜比用电子束工作的显微镜分辨本领弱
C 解析 设加速电压为U,电子电荷量为e,质量为m,
则有Ek=mv2=eU=,又p=,
故eU=,可得λ=.
对电子来说,加速电压越高,λ越小,衍射现象越不明显,选项A、B错误;电子与质子比较,因质子质量比电子质量大得多,可知质子加速后的波长要小得多,衍射现象不明显,分辨本领强,选项C正确,D错误.
4.(多选)关于光的性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其他同等条件下,光的频率越高,衍射现象越容易看到
B.频率越高的光,粒子性越显著;频率越低的光,波动性越显著
C.光的波长越长,波动性就越显著;光的波长越短,粒子性就越显著
D.如果让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它们将严格按照相同的轨道和方向做极有规则的匀速直线运动
BC 解析 光的频率越高,波长越短,光的粒子性显著,衍射现象不明显;光的频率越低,波长越长,波动性越显著,选项A错误,B、C正确;光是一种概率波,光子在空间出现的概率由波动规律决定,每个光子通过狭缝后到达哪个位置是不确定的,选项D错误.
5.(多选)光通过单缝所发生的现象,可以用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性关系的观点加以解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单缝宽,光沿直线传播,是因为单缝越宽,位置不确定量Δx越大,动量不确定量Δp越大的缘故
B.单缝宽,光沿直线传播,是因为单缝越宽,位置不确定量Δx越大,动量不确定量Δp越小的缘故
C.单缝窄,中央亮纹宽,是因为单缝越窄,位置不确定量Δx越小,动量不确定量Δp越小的缘故
D.单缝窄,中央亮纹宽,是因为单缝越窄,位置不确定量Δx越小,动量不确定量Δp越大的缘故
BD 解析 由粒子位置不确定量Δx与粒子动量不确定量Δp的不确定关系:ΔxΔp≥可知,单缝越宽,位置不确定量Δx越大,动量不确定量Δp越小,所以光沿直线传播,选项B正确;单缝越窄,位置不确定量Δx越小,动量不确定量Δp越大,所以中央亮纹越宽,选项D正确.
6.物理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在光屏处放上照相底片,若减弱光的强度,使光子只能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实验结果表明,如果曝光时间不太长,底片上只能出现一些不规则的点;如果曝光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就会出现规则的干涉条纹,对这个实验结果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曝光时间不长时,底片上只能出现一些不规则的点,表现出光的波动性
B.单个光子通过双缝后的落点可以预测
C.只有大量光子的行为才能表现出光的粒子性
D.干涉条纹中明亮的部分是光子到达几率最大的地方
D 解析 少数光子落点不确定,体现了粒子性,大量光子的行为符合统计规律,受波动规律支配,体现了波动性,选项D正确.